close
主持人:Andrew H. Plaks(浦安迪)
Princet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
摘 要
不少清初的大儒,身歷明朝衰敗的危難時期,視陸王心學為亡國之恨最大原因之一。他們以為泰州學派以
及狂禪空談,鍊丹玄術等風行一世的極端傾向,使當時皇朝的文化與道德衰弱,終於引致夷軍入關的悲劇。一
方面,諸如顧炎武等清初的傑出知識份子明確地譴責心學的直感主義為潛掘道學性理的首要原素,同時也有王
夫之、顏元、戴震等思想大家,各自以其不同的哲學觀點,含蓄地排斥心學的空虛而主張以各種實學的方法來
重建經世的基礎。由這類思想史的背景觀之,明清古典小說不能不反映當時思潮帶有創傷的精神。早在明末嘉
靖萬曆時已有四大奇書問世,其文中暗含批評當時腐儒道學的態度,尤其是《西遊記》一書以寓言方式諷刺釋
道過度虛玄的現象。至康熙到乾隆年間,小說文藝步步走向作為呈現認真思想內容的體裁。從《醒世姻緣傳》
到《儒林外史》,文人作家往往以虛構奇聞的形式譴責各種過分重視個人主觀主義的傾向,以表示其對當時思
潮以及文化敗風的反感。到了《紅樓夢》,雖然作家曹雪芹的精神抱負潛埋在一部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內,但
處處揭露出他對儒道佛三教均有“警幻”之感,他眼中無一門足以解決人心唯危與道心唯微的悖論。
全站熱搜